地底三千米备忘_第28章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28章 (第1/2页)

    相比于古芝蓝出于礼貌考虑,不得不打起精神应对,何荷允倒可以大模厮样的躲在一边眯眼闭目养神。

    这个斯特里普大概是有点殷勤过头了,完全无视古芝蓝的精神不佳。他也许忘记了现在应该是中国时间的半夜,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无视时差的影响。

    我暗地里踹了何荷允一脚,故意大声问她:“上回你说来这里看什么陨坑?”

    何荷允马上心领神会:“哦,对,去科罗拉多峡谷考察,待了一个多月。”

    斯特里普接话道:“何小姐来过亚利桑那?”

    “是的,还来过好几次,有时看陨坑,有时收集印第安部落文化,杂七杂八的。”

    我马上接上:“古芝蓝也去过亚利桑那大学学习。唉,就我没来过西岸呢……”

    我就是要绕个弯告诉他,古芝蓝也在这里待过一段时间,您不必费心观光介绍了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我俩就顺势跟斯特里普聊起了何荷允看陨坑的经历,成功把话题引了过去。古芝蓝那边终于可以稍稍清静了,她的秘书略带感激的看了我们一眼。我暗地里想,这个秘书真不算醒目,这种情况下都不想个办法帮老板解围。

    对方给我们提供的住处,是一所酒店式的独立两层房子,还带草坪和泳池。这房子放到中国寸土寸金的城市可算是别墅级了,而在美国这种地广人稀的国家倒是挺常见的。

    我挺喜欢这住处,在工作之余,又带上点点度假的意味。

    抵达的第二天,我们就去参观了阿尔科冷冻实验室。这里从上世纪70年代起就陆续保存了很多个体,他们都泡在液态氮溶液里,保存在-190c低温。

    这里采用的是“玻璃化”的技术进行保存,与我们在喜马拉雅山找到的样本完全没有可比性。而且,从早期的报告看来,这种“玻璃化”的手法还是颇为……呃,原始和粗放。毕竟技术和经费的局限摆在那里,不可能达到现在操作的层级。

    先勿论这样保存会不会造成损坏,对于将他们像想象那样恢复成完整的生命体,其实我并不看好。再怎么说,主动冷冻在这里的,都是患了绝症将死或刚死之人,其生命力比起身为登山队员的方秀差了很远。

    也有部分人选择只保存大脑或神经系统。他们的想法还是挺合理的,毕竟人之所以为自己的所谓的灵魂,不过是思维模式和记忆而已。而至于他们这个“魂”能否植入新的“体”,自然不是现在就能解决的事情。

    当然,以上都是从学术角度的讨论,古芝蓝与他们还有其他层次上的合作,在这几天的研讨里,什么应该说,什么不应该说,她心中有数,我们也听她的。至于商业上的东西,就轮不着我们来操心了,只要
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